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立法委員邱志偉國會辦公室新聞稿
馬的經濟戰略!
只顧緊抱中國  寧願放棄全球
外交休兵 經貿休克
                                                       2013.06.27
台灣一年GDP65%以上都來自國際貿易收入,進出口表現連帶影響國家經濟及國民所得增減,經濟部為促進台灣與世界各國雙邊貿易的發展,全球118個駐外館處中有63個館處派駐超過150名的經濟專業人員,負責搜集當地商情、招商、引資、推廣雙邊貿易、行銷台灣並服務台商,是台灣拓展經貿的對外前線作戰部隊。
但是馬總統上台後把台灣的經濟發展寄託在中國的市場上,將資源、人力全投注在與中國的往來,簽訂ECFA,簽訂服務貿易協定,把台灣經濟鎖進中國;外交喊休兵,經濟緊抱中國,不僅限縮台灣與其他國家的經貿發展,更因為戰略的傾中讓這些駐外人員不知為何而戰,以致不管外交、經貿表現每況愈下,駐外單位失去戰場,經貿人員消極心態,造成指揮失靈,戰力消退。
邱志偉舉出近三年國外投資金額變動情形,除了歐洲各國因為歐債危機造成的蕭條明顯衰退外,各主要經濟國來台投資的金額也逐年退步,其中以中南美洲邦交國最為嚴重,去年一年無任何僑外投資,而美國與菲律賓投資資金也衰退8成以上!與各主要國家間的貿易額也因此嚴重減少!例如:巴拉圭衰退43.3%、印度20.6%,中歐的奧地利也有18.2%的退步,連美、日重要夥伴都有8.9%5.5%的衰退比率,換算貿易衰退金額高達262餘億美元,相當台幣7800億元!這樣的警訊正凸顯馬政府的傾中經貿戰略影響到台灣與其他國家的經貿表現,連帶讓台灣與貿易國間的外交跟著出問題!幾個中美洲邦交國與中國互設經貿辦事處的舉動其實事出有因,也難怪美國商會要警告馬政府必須採取「決定性」的行動,以提升外資吸引力!
反觀台灣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在2009年簽訂ECFA後,中國已經連續三年躍居我對外貿易進出口額排行榜第一名,每年貿易總額約在1600億美元左右,倘再加計對香港的貿易額400億美元,則我國有2000億美元的貿易量是與中國往來產生,相當於我國一年與前十大貿易夥伴扣除中、港之外,其他八國的總和!比重更佔當年度全體貿易量的35%以上,當台灣對中國經濟的倚賴度愈深,就難以從中國「以經逼政、以商促統」的結構中脫身,台灣經濟將被鎖進中國,被中國控制。
從地緣經濟的角度來看台灣無法忽視中國市場,但是全世界經貿版圖中不是只有中國市場!邱志偉指出,根據這三年台灣貿易資料分析,全球五大經濟體:北美、歐盟、中南美洲、中國及亞太(東協加日、韓)與台灣的貿易量以中國第一,其次為亞太各國,依次再為北美、歐盟及中美洲各國,顯見亞太新興國家包括東協的經濟動能未來足以與中國這樣的大國相抗衡。所以邱志偉提醒馬政府不應把台灣經濟目標放在「中國唯一」或「唯一中國」的籃子裡,一昧盲目西進。為了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乃致主權獨立的堅持,更要把風險分散,放眼全球,效法前政府的經貿藍圖規劃,採取包括『南向』『北進』『深化歐盟』『擴大美洲』等全球經貿戰略,與全球充分接軌,讓「台灣走進世界,世界看得見台灣」才是正途。

邱志偉表示,政府每年編列670億元的駐外人員人事費,在全球佈局外交經貿人才,但是馬政府卻忽視既有的人力基礎,浪費這麼多的人才不用,反而用傾中的政策取代全球經貿戰略,導致駐外人員士氣不振,戰力無法發揮,讓台灣經貿實力不斷流失!他要求馬政府應立即調整戰略規則,以全球視野的經貿戰略思考,以目標管理、績效管理作為基礎,重新訂定經濟部駐外單位工作成長目標,以量化標準考核,並要求經濟部駐外人員必須配合館長指揮,融入外館整體運作,避免單線作戰,各行其是,以達統一指揮事權,上下同心,全力促進台灣經濟成長。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