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

以住代護 高雄掀眷村移民潮

2017-06-05╱中國時報╱第A12版╱都會焦點╱李義
以住代護 高雄掀眷村移民潮

不同於以引進文創店舖活化眷村老屋的常見模式,高雄市文化局推出全國唯一的「以住代護」政策,盼眷村文化因住而生、因住而活,也意外掀起一股人才湧向眷村的另類移民熱潮。

  高雄是全國僅見的陸海空軍眷村齊聚城市,近年來,在國防部眷改政策下,眷村居民被迫遷離開居所,眷舍面臨拆除命運。文化局極力爭取盼能保留,見證歷史、族群融合的眷村文化,打造全國最大的眷村文化園區。

  拆眷村的腳步暫緩了,卻面臨眷舍無人居住而荒蕪的危機,時任文化局長的副市長史哲決定「以住代護計畫」,給眷舍浴火重生機會。

  史哲指出,台灣眷村在近代世界史上非常獨特,逾100萬人的戰爭移民從大陸移到台灣,是見證冷戰時期的重要歷史現場。有人居住,自然會去保存、善待眷村眷舍。

  不過,不是想進住就可以入住,史哲說,「眷村是因住而生,更期待眷村可以因住而活」讓來自社會各領域的頂尖人才,從不同角度,既傳承又創新地打造眷村生活。

  以住代護從全國第一個眷村黃埔新村開始,文創人才入住後,因迫遷而空盪的黃埔新村有了生氣,計畫規模還不斷擴大,不乏眷村第三代子弟回來尋根,也有台灣本地創意人才偕同來自英國、巴基斯坦等異國伴侶安居尋夢等,他們帶著各自豐富的生命經驗入住,結為街坊鄰居,開啟眷村生活的無限可能。

  選區有眷村的立委劉世芳(左營海軍)、許智傑(鳳山陸軍)、邱志偉(岡山空軍)向文化部爭取補助眷村新星計畫3.2億元經費,以住代護今年擴大至第五期,除鳳山黃埔新村再釋出28戶,左營建業新村也首度納入釋出36戶。

  吸引近3千人看屋、逾500人申請,文化局為求慎重,把兩階段審查改為三階段,落實以「人才移民」重啟眷村生活機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