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立法委員邱志偉國會辦公室新聞稿

建教合作對象應朝高技術產業結盟
避免建教生成為另一個血汗工廠的受害者

2012/05/16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今天審議「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草案」,立委邱志偉認為目前台灣建教合作計畫雖然從民國58年施行至今,但因為制度設計不良,學校未善盡保護學生權益的責任,企業未有完整技職訓練的計畫,最終學生儼然成為勞力密集產業的受剝削者,沒有相對應的薪資報酬給付,又無法習得專門職業的一技之長,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血汗工廠」,建教生反而成為制度的犧牲者!
邱志偉舉德國的技職教育成功經驗,因為其技職合作產業對象符合實際就業市場的需要,所以德國的年輕人有60%選擇雙軌制的技職教育,和台灣年輕學子拼命擠進高等教育機構的情況真有天壤之別。但德國在面對全球不景氣的時代卻可以維持歐盟國家相對較低的失業率,以及穩定的經濟收入,所以成功的技職教育,學以致用的教育制度設計才是培育人才、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邱志偉指出,建教生制度的核心價值應該在學生受教權、勞動權的權益保障上,法律設計的主體應該以學生的權益為出發,而現今台灣選擇建教生教育的學生有67%以上的比率是「經濟」因素考量,所以大部分的建教生屬於經濟的弱勢者,如果沒有完善制度保障其「半工半讀」形式的教育及勞動權益,以及一定金額的收入來源,學生就可能在過程中被不公平對待,包括超時工作以換取更高收入、工作內容毫無技術性對於增進技能毫無幫助、以及非屬正常勞工的勞動福利,後果之一就是學生選擇中輟逃避剝削,又或者只能忍氣吞聲,任其宰割。
蔣偉寧部長承認草案設計內容是以現況作為檢討改進方向,對於建教合作契約的審議則是被動以企業或學校提出合作計畫內容為主,並未主動選定適合建教合作的產業,以目前配合建教合作的企業多是勞力密集、事求人的產業,所謂高技術門檻、有未來發展性的產業,建教生反而沒有機會加入,這可能是建教合作制度最需要改進的方向。蔣部長承諾未來在合作對象的選擇上採取更主動的方式,以學生學習訓練最有利,以及未來就業能夠順利接軌的產業為優先選擇合作的對象,並以積極查核的態度,避免建教生淪為勞動市場的受剝削者。



邱志偉聲援建教生權益保障團體

媒體報導
2012-05-16╱聯合晚報╱第A8版╱生活醫藥╱記者甘芝萁、陳素玲/台北報導
2012-05-17╱自由時報╱第AA2C版╱高雄都會生活╱蘇福男


質詢影片